集團地址
德陽市千山街三段87號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熊麗 2020-05-20 14:29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常委、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蘇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因受疫情嚴重影響,與過往同期相比企業用工短缺,增加了復工復產的困難。面對這一窘迫而現實的特殊問題,高校尤其是職業院校應當充分發揮育人功能和辦學優勢,擔負起人才供給的歷史責任,激活校企供需鏈,奮力打好組合拳。
2020年,應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將達到874萬人,再創歷史新高。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強化穩就業舉措的實施意見》,出臺了一系列加快恢復和穩定就業的政策舉措。
蘇華委員表示,一方面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等情況導致企業崗位需求減少,對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無疑是一場大考。另一方面,部分畢業生就業期望值與市場需求不對稱等現象,也使得就業問題難度增大。
“解決此類問題,尤需高校建立大學生就業工作長效機制和治理體系,科學設置高校學科及專業,有效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充分做好適應市場需求的大學生職業技能培訓。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鼓勵學生腳踏實地、艱苦奮斗、不怕困難,先就業再創業,邊工作邊創業,為減少家庭負擔,助力復工復產、提振經濟發展貢獻青春力量。”蘇華委員說。
蘇華委員表示,今年是一個不容易的就業季,但也要辯證看到挑戰里蘊含著的新機遇,引導大學生學會轉危為機,搶抓機遇,比如互聯網營銷、在線產業等新業態中富含潛力,我國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具有廣闊發展空間,高科技行業尤其是醫療、公共衛生、康養等行業等充滿機遇。
“這就需要畢業生在求職擇業過程中,根據市場需求,結合自身能力,平衡就業心態和價值取向,理性確定職業定位和職業目標。身臨疫情,學會變壓力為動力,尋找機遇奮力搏擊,度過難關。”蘇華委員說。
蘇華委員表示,在各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的大背景下,黨和政府的協調指導,是促進復工復產、校企共贏的重要保障。政府搭臺、校企唱戲,實時發布人才需求崗位,供不同高校、不同學歷人才進行崗位選擇,既為企業“進口”解圍,也為高校畢業生“出口”打開大門,從而有效紓解校企雙方的供需矛盾。
在蘇華委員看來,高校借助“云招聘”,可以打通校企人才供需大動脈。他舉例說,四川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在疫情暴發不久,便搭建了“校企合作復工復產”的組織機構,利用各類平臺,主動聯系和對接用人單位,了解崗位需求數量及人才接納標準,做細做實學生應聘前期的準備工作,校企之間共商可行性實施方案,開展“云招聘”服務活動。通過多種方式大膽嘗試,如今該校就業率已近52.67%,收到了較好效果。
蘇華委員建議,在企業復工復產之后,企業也要與高校主動“聯姻”結對,打造實質性的校企合作共同體,精準解決企業用工和高校畢業生輸出就業的雙向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