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貨輪在裝卸外貿集裝箱。新華社發

近日,工作人員在陜汽集團商用車有限公司總裝車間生產線上作業。新華社發

建設者在內蒙古光伏先導工程二期項目區施工現場作業。新華社發

【圓桌對話】?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信心凝聚力量,實干譜寫華章”。
聽,春風中,是奮進的鏗鏘足音!牢記殷殷囑托,肩負光榮使命,代表委員們步伐矯健。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奮斗方能爭先,實干贏得未來。如何乘勢而上開新局?如何找準發力點,以實干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本刊邀請代表委員暢談揚帆啟航的期待、目標和決心。
嘉賓:
蘇華委員(民建中央常委、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
劉慶代表(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
路全忠委員(內蒙古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
主持人:
本報記者 安勝藍 楊桐彤
振奮信心 鉚足干勁
記者:全國兩會召開,為下一階段經濟社會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謀篇布局,請結合工作領域談談您的參會感受。
蘇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這為我們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扎實做好教育各方面工作、推動教育強國建設指明了方向。我們要把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地位,形成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力量。
劉慶:我們將發揮江蘇產業基礎雄厚、制造業門類齊全的優勢,一體化集聚全球創新資源、一體化規劃布局建設研發載體、一體化征集和對接產業技術需求、一體化組織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努力成為推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路全忠: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美麗內蒙古,是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責任。作為一名從事生態環境科研的政協委員,我深感使命光榮,更對今后的工作充滿信心。良好生態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們要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讓內蒙古天更藍、草更綠、水更清,增強各族群眾的幸福感與獲得感,促進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
錨定目標 細化方案
記者:近年來,您所在的工作領域在推進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下一階段,還需要做哪些努力?
蘇華:近年來,我國在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方面取得了亮眼成績,已經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產教融合深入推進。職業教育每年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數以千萬計的技術技能人才,培育的大國工匠對突破“卡脖子”技術、建設制造強國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起到重要作用。職業教育既能“頂天”又能“立地”,未來,要進一步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改革,推動職普融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提升職業院校辦學能力。
劉慶:面向新的要求,江蘇仍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持續發力:一是進一步加快全球創新資源集聚,構建更加開放、協同的產業創新國際合作體系與生態。二是進一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聚焦龍頭企業出資的技術“真需求”,推行“揭榜掛帥”,開展技術聯合攻關。三是進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全鏈條支持模式。四是加快新工科人才培養,推動以企業技術需求為課題的產教融合研究生聯合培養,培養產業技術創新人才、基礎研究和工程化人才。
路全忠:近年來,內蒙古全力推動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取得了新進展和新突破,但生態保護任務仍然艱巨繁重。下一步,可以在幾個方面發力:制定自治區生態環境科技發展規劃,構建生態環境科技“一盤棋”;推動制度創新,整合自治區科技資源,解決戰略性難題;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生態環境科研體系,加強與國家生態環境科研院所的合作;構建生態環境數字化科研支撐體系,整合環境監測、統計、污染源普查等數據資源,與林草、農牧和氣象等部門進行數據共享。
主動作為 高效履職
記者:您回去后,將如何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立足本職工作,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蘇華: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將牢牢把握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這條工作主線,主動作為、高效履職。一是優化職普融通政策支持和頂層設計,加強職普融通課程體系建設和改革。二是推動產教融合走深走實,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三是深化職教高考改革,擴大職教本科招生規模,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劉慶: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打頭陣、勇爭先、挑大梁,積極服務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壯大新興產業、布局未來產業,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探索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試點企業關鍵共性技術聯合攻關模式;建設關鍵共性技術中試平臺,對接企業重大技術需求,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努力實現創新鏈與產業鏈的無縫對接。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將基于長三角,面向全球構建集研發載體、創新資源和產業需求于一體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和生態。
路全忠:作為生態環境科研工作者,我將把全國兩會精神貫徹落實到工作中。努力推動建立和完善內蒙古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法律法規,通過立法保障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有效落實。推動和完善管控方案、成果查詢和共享制度,建立動態更新機制,努力擴大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應用范圍。我將積極履職,關注生態環境領域熱點難點問題,深入調研,為生態環境保護建言獻策,為持續改善河湖水生態環境,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提供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