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陳婷 張庭銘
3月7日上午,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第二場“委員通道”集體采訪活動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作為來自四川的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常委、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蘇華走上委員通道。
面對記者的提問,蘇華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期盼:讓職校生升學有道、就業有門、創業有方,推動職業教育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選擇職業教育還是普通教育?”現實生活中,這常常是擺在家長和學生面前的一道難題,而問題背后,其實是關于就業的考量。委員通道現場,面對中國教育電視臺記者“如何才能更好地發展職業教育,讓職業教育在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當中發揮更大作用”的提問,蘇華給出了自己多年調研思考的答案。
蘇華說,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對促進就業創業,增進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義。職業教育一頭連著千家萬戶,一頭連著國計民生,開展職業教育就是要讓接受職業教育的人能充分實現個人的才干增長和價值提升,所以,要推進職普融通、科教融匯、產教融合,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要完善職教高考,擴大職教本科規模。據教育部公布,2021年全國高職招生556.72萬人,其中職教本科招生4.14萬人。按照相關文件要求,職教本科招生的規模要穩步擴大,將打破技能人才成長的天花板,讓職教學生升學有道、就業有門、創業有方。
職業教育能給個人命運和經濟社會帶來怎樣的改變?蘇華跟大家分享了兩個例子:
黃繼光故鄉有一個學生叫劉旭中,通過職教高考考上本科,讀的計算機專業,畢業后在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工作,還獲得了專利,發展得很好。
四川的鄉村振興示范村高槐村,有一批經過職業培訓、掌握實用技術的返鄉創業人才,成為了當地農村致富的帶頭人,通過發展電子商務、文化藝術、鄉村旅游這些產業,不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還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出打工者返鄉創業。
蘇華認為:職教一人,致富一家,帶動一方。新中國的職業教育已度過70多年發展歷程,從過去的“兩彈一星”到今天的載人航天,從通信、物流到餐飲旅游,哪一個行業也離不開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
“去年,在世界技能大賽上,我國技能健兒捷報頻傳,一名‘00后’小伙刮膩子刮成世界冠軍,引起大家的關注,所以說,職業技能教育既能頂天,又能立地。”蘇華說,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是職業教育的靈魂。
蘇華表示,要讓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既有水平,又有文憑,能有多元、立交橋式發展路徑和出彩的人生。職業教育前景廣闊,大有可為,要以高質量的職業教育,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
打破技能人才成長的天花板,讓職教學生升學有道、就業有門、創業有方。
辦好職業教育,為經濟發展培養人才。
不能單純的以文化程度作為進門的門檻,而是需要考慮有什么技能
要以高質量的職業教育,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只有做強職業教育,才能做大實體經濟!
技術引領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