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超级ⅴa在线观看视频-国产超碰AV人人做人人爽-国产超碰人人做人人爱ⅴa-国产超污精品A级毛片-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丁香花-国产成年人免费黄色视频

媒體聚焦

集團地址

德陽市千山街三段87號
咨詢電話
0838-2552880
【工人日報】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智造”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作為支撐,代表委員建議——厚植工匠精神沃土 推動能工巧匠競相涌現
發布時間:2021-03-10 09:16    閱讀量:0

《工人日報》(2021-03-07 02版) 本報記者 郝赫 陳曉燕 王維硯

“近年來,我國培養了大批中高級技能人才。但總體上還是難以滿足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數量上供不應求,質量上仍待提升。”作為一名扎根生產一線34年之久的“大國工匠”,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所屬航天江南有色金屬焊接班班長姜濤在談及制造業人才缺口時,深有感觸,“技術工人的技能和素養會直接影響我們產品的質量和檔次,進而影響企業乃至我國制造業的發展。”

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期,需要高技能人才作為支撐,揮灑汗水,奉獻智慧。如何厚植工匠精神的沃土,為勞模工匠傳承技能和精神搭平臺、建舞臺,推動更多能工巧匠競相涌現,為“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智造”匯聚強大動能,創造新輝煌,邁向新征程。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姜濤代表注意到,作為培養技術工人的“搖籃”,職業院校和技工院校招生難的形勢依然嚴峻,職業教育發展還有不少“梗阻”。

“職業教育培養面向生產一線的技能人才,但社會對其一直存在偏見。”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常委、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蘇華在調研中發現,由于考試制度、薪資水平、招考對象等原因,盡管國家近年來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但其吸引力仍然不強。

姜濤代表建議,從推進技能人才評價機制改革、拓寬職業人才發展通道等方面下功夫,大力推進技工院校畢業生和大學畢業生享受同等發展機會。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總工會原黨組成員李守鎮在調研中發現,有些企業擔心職工培訓投入是“為他人做嫁衣”,部分一線工人則擔心培訓影響工作和收入。

“職業教育肩負著大規模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責任,是做強實體經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李守鎮委員建議,進一步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激發企業和產業工人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比如,運用財政扶持、稅費減免等激勵政策,激發企業自覺承擔技能人才培養使用的主體責任意識;構建職業教育教學資源集群和在線學習社區,建立共建共享平臺的資源認證標準和交易機制等。

作為一名民營企業負責人,全國政協委員、白云電器董事長胡德兆則提出,產教融合是支撐高質量職業教育發展的有效途徑。要通過鼓勵高新技術企業投入職業教育、激發民營企業發揮生力軍作用、建立產教融合企業分級分類及退出機制等方式,激發多元市場主體參與產教融合,推動建立高質量產教融合體系。

制定“大國工匠培養計劃”

“在芯片、高端數控機床制造等‘卡脖子’領域,我們不但缺基礎研究高端人才,更缺生產一線高端人才。”在蘇華委員看來,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不僅需要科學巨擘,能工巧匠也非常緊缺。

“現在,90后、00后等逐漸成為產業工人大軍的重要組成部分,年輕人流動性強,而持續穩定的供給和培育是需要過程的,工人穩產業才能興。”胡德兆委員說。

蘇華委員和全國政協委員、工人日報社社長孫德宏等不約而同地建議,制定實施“大國工匠培養計劃”,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

具體而言,蘇華委員則建議,瞄準培養頂尖技術技能人才,在國家和省級層面,聚焦航空航天、高端數控機床、海洋工程、國防軍工等先進制造關鍵領域以及國家緊缺領域,遴選部分高水平職業院校,創新招生考試形式和人才培養模式,選拔一批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技術技能水平拔尖的學生。

孫德宏委員提出,面向全國各行各業培養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技能型人才。推動各級黨委政府建立工匠培養、表彰、宣傳制度;全國總工會負責組織實施國家級“大國工匠”培養表彰及日常管理服務工作并指導各級工會組織具體實施本級工作。“大國工匠培養計劃”項目入選者應作為重點優秀人才進行管理,并在獎勵資助、技能交流、專項培訓、項目申報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建立健全勞模工匠發揮作用機制

作為廣東省總商會副會長,胡德兆委員指出,當前社會資源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存在“脫實向虛”的現象,“寧炒一座樓、不開一家廠”的浮躁心態客觀存在,導致一些企業不愿做實業,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生存土壤有流失傾向。

“要讓更多人認識到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這需要解決技能人才上升通道問題,讓勞模和工匠人才有用武之地,并得到相應的尊重和待遇保障。”胡德兆委員建議,加強職工創新教育,在企業推行首席技師制度,設立技能人才評價激勵體系,形成人人尊重勞動、追求卓越的氛圍,提升職工的歸屬感、認同感、榮譽感。

多位代表委員也指出,要為勞模工匠傳承技能和精神搭平臺、建舞臺,充分發揮其示范作用,引領更多勞動者樹立起“擇一行、終一生”的職業理念。

蘇華委員建議,辦好國家、省級職業技能競賽活動,鼓勵各行各業培養工匠型領軍人才、勞動模范。同時,大力支持技術能手等群體領辦“技能大師工作室”,加強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

(本報北京3月6日電)


微信圖片_2021031009070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