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地址
德陽市千山街三段87號封面新聞記者 王攀 王祥龍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后,2月25日,國家鄉村振興局在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基礎上破繭而出。
“鄉村振興,人才是基石。”3月3日,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常委、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蘇華,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但當前,我國大多數農村還存在實用人才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主要勞動力文化水平偏低等問題。
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呢?“《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職業教育要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為廣大農村培養以新型職業農民為主體的農村實用人才。”蘇華說,通過調研,他已把可能實現的路徑寫入提案,并將帶到全國兩會。
在蘇華看來,首先要擴大職業院校面向農村招生的規模,并通過訂單定向培養、委托培養等方式,為農村培養留得住、用得好的本土人才。
“同時,支持職業院校建立公益性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培訓制度,通過理論培訓與實踐操作相結合、集中培訓與靈活分散培訓相配套的方式,為新型職業農民、種植養殖能手、致富帶頭人、返鄉農民工、復員轉業軍人等,提供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增強他們的就業創業能力。”蘇華說。
蘇華認為,在鄉村振興中,新型職業農民將扮演重要角色。因此,要完善新型職業農民職業資格認證體系,推動新型職業農民以證就業、以證創業。
如今,許多鄉村都擁有了自己的特色產業。蘇華建議,應鼓勵高職院校成立“鄉村振興學院”,并根據鄉村特色產業發展需求,建設與之相適應的特色專業。同時,與鄉村產業建立長期的幫扶合作機制,將產、教、研深度融合,把高素質農民培養與對口就業結合起來,幫助傳統農民學習掌握數字化、智能化專業技能,盡快轉變為現代化的“職業農民”、產業工人,實現穩定就業。
除了高職院校提供人才支撐外,蘇華認為,還要繼續實施涉農職業院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并鼓勵職業院校通過技術開發、承包經營、投資入股等方式,從事農技推廣和產業化經營。“還可出臺優惠政策,鼓勵支持職業院校畢業生返鄉創業,擔任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領辦人’。”
“最終,通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作社+農戶+數字技術’的產業發展新模式,推動鄉村特色產品走向大市場。”蘇華說。
在蘇華看來,職業院校在鄉村文化振興中也可發揮更多作用。可以支持職業院校開展鄉村特色文化、民族文化、農耕文化的挖掘整理、傳承創新工作,探索鄉村文化產業化發展和運營模式,助力鄉村打造主題特色文化品牌。
“此外,還可實施職業院校師生鄉村社會實踐計劃,開展鄉村志愿服務、文化培訓和送文化下鄉等活動,協助制定鄉規民約和家規家訓等,提升村民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家園,豐富文化生活。”蘇華說。(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