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地址
德陽市千山街三段87號近日,民建中央網站刊登了蘇華理事長的文章《中國夢:吹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嘹亮號角》,下面將文章轉載如下,以饗讀者。
觀看電視政論片《百年潮——中國夢》有感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夢”的深刻闡述,引發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強烈共鳴。《百年潮——中國夢》在中央電視臺播出以后,引發了社會各界強烈反響,社會各界紛紛開展了學習、宣講和座談活動,作為教育界別的全國政協委員,同時也作為民建中央常委和中華職業教育社理事,我認真觀看了電視片,參加了學習和座談。在座談會上,我結合自身從事教育工作的體會講出了我心中的中國夢:在實現人生夢想的路上,每個孩子都享有更加公平的教育權利,自身的個性都獲得充分的尊重和發展,讓我們的教育事業為強國富民、為惠及全民、為立德樹人發揮更大作用。
一
“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總書記深刻而樸實的話語時刻縈繞耳旁,撞擊著我的心靈。還記得上個世紀80年代末,我在勞動部門培訓中心工作,對于未來有很多美好的向往,也在思索著自己今后的奮斗目標。當我讀到了黃炎培先生主持起草的《中華職業教育社宣言書》,我清楚的記得自己當時被《宣言書》中對職業教育鞭辟入里的分析感受到的巨大震撼,同時也對《宣言書》中描繪的“學校無不用之成才,社會無不學之執業,國無不教之民,民無不樂之業”的美好夢想而倍感向往。
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內心就有了一個“夢想”:希望能讓更多的人“從事實業”、“發明新器物”。我閱讀了大量的職業教育方面的書籍和資料,益發覺得職業教育可以讓每一個人都有一門安身立命的手藝,能夠“裕國利民”。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逐漸認識并了解了黃炎培先生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和教育家,也逐漸走近了中國民主建國會,并參加了由黃炎培、蔡元培、梁啟超等教育大家聯合創辦的中華職業教育社。
憑著對職業教育工作的熱愛,我走上了職業教育道路。從任課老師到辦公室主任,從學校校長到集團董事長,堅持政治學習、提高自身政治修養是伴隨我一路走來的重要精神指引。我參加統戰部和民建組織的各類學習活動,讓我更加注重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汲取各種知識,養成了堅持每日看報、讀書和學習的習慣,時刻關心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和發展動態,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管理能力。更為重要的是,使自己對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十八大會議精神在認識上更加深刻,在行動上更加堅定。
一晃24年過去了,我在政治學習的引領和鼓舞下堅持和發展了教育報國理想。我和3000多同事一起奮斗、一起建設和一起奉獻的四川現代教育集團涵蓋了包括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等多個教育層次,形成了從幼兒園到大學的縱向一體化教育體系。24年來,集團旗下十多個教育機構累計為社會培養了39萬余名有一技之長的合格大中專畢業生、技能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幫助數萬個家庭脫貧致富。
我想,和每一個普通公民的夢想故事一樣,我個人的故事正如“恒河之沙”中的小小一粒。正是無數個中華兒女的“小小夢想”,匯流成海、聚沙成塔,形成了浩浩蕩蕩的歷史洪流,鑄成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燦爛文明。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就是不斷追逐夢想,為民族強盛而不懈奮斗的“追夢史”。從“三過其門而不入”的大禹治水到如今三峽水利工程的“高峽出平湖”,從“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到如今“神舟十號”的成功發射,從孔子提出的“有教無類”到如今全國基本實現兩基,從“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到如今全國高速鐵路運營里程世界第一,從延續2600多年的“皇糧國稅”到如今全面取消農業稅,從“絲麻條暢,有粳有稻”的樸素的溫飽理想到如今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跨越,從“戊戌六君子”在風雨如晦的晚清發出的悲憤吶喊到如今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道路的不斷邁進,從國家山河破碎、飽受列強欺凌到如今中國和平崛起、屹立于世界東方,一樁樁、一件件,無不昭示著千萬萬萬中華兒女千百年來追夢、筑夢、圓夢的壯闊歷史。
二
中國夢,涌動著不可阻擋的歷史脈動的潮音,讓全世界為之動容。中國夢,吹響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嘹亮號角,讓億萬人民為之振奮。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講的那樣:“讓每個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中國夢,這個偉大的時代命題,叩問著每個人的心靈。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置身于斯,如何無愧于這個偉大的時代?如何無愧于“教師”這個偉大的稱號?如何為實現偉大中國夢做出自己的貢獻?這不僅關系著個人生命價值的實現,更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長遠發展,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不能回避。
習近平總書記走訪各民主黨派時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全體中華兒女攜手努力。各民主黨派人才薈萃、各具優勢。希望各民主黨派弘揚優良傳統,團結帶領廣大成員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
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陳昌智號召廣大會員:“要立足本職崗位,把自己的人生價值與國家的前途命運結合起來,把個人的奮斗進取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結合起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努力建功立業。”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教育關系到千家萬戶,教育興,國家興。個人夢,教育夢,中國夢,在教師身上是如此緊密地交織在一起。
教師是天然追求精神快樂的職業。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從登上講臺的那一天起,我就明白教師“傳道授業解惑”所包含著的沉甸甸的責任。我和其他同事一道,從讀書思考中獲得做教師的定力,也從學生的成長成才中獲得做教師的動力,更從對教育理念的堅守和師德師風的自我錘煉中獲得思想認識上的升華。
24年來,我和所有的同事一道,執著投身于職業教育。我們為每個來自貧困家庭孩子的成功就業而感到由衷喜悅,為提高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和理解長期奔走宣傳,為推動考察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的職教扶貧而不懈努力。
24年來,我和所有同事一道,堅守育德育才育人的教育目標。我們把發掘每個孩子天賦和特長當成最重要的教育任務,把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作為長期目標,更把傳遞心靈的真、善、美作為自己的神圣使命。
24年來,四川現代教育集團不僅致力于創建人民滿意的優質特色教育事業,同時也努力在推廣地方文化、藝術交流和社會公益等方面為地方作出積極的貢獻。先后向成都市府南河改造工程捐資30萬元,向中江縣特殊教育事業捐款60萬元,向汶川地震區、蘆山地震災區捐款160萬元,向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捐款140萬元,向中華同心溫暖工程捐款1000萬元。從2008年開始,四川現代教育集團每年為5000余名貧困學生減免學費、生活費1000多萬元,多年來累計為各種公益事業捐款、為貧困學生減免學雜費生活費,為下崗職工減免培訓費等共計1億多元,安置下崗工人、農民工3萬余人。
三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中國共產黨堅持平等相待、真誠溝通,用真摯的情感溫暖人,用真理的力量感召人,堅持民主協商、廣交朋友,以對事專心、對人誠心、表里如一的力量和品格,通過統一戰線把方方面面的人士團結到黨的周圍,共同完成黨的奮斗目標和歷史使命。
今天,愛國主義已經成為民族精神的核心,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激勵著13億中國人民正開展著全新的探索、全新的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在此時提出的“中國夢”,恰如歷經劫波、在大海航行的巨輪已經看到了彼岸的燈塔,恰如勇敢攀登、在登上高山之巔的行者已經看到遠方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中國夢”,將進一步讓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族人民都團結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共同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引領億萬努力奮斗、辛勤工作著的全體中華兒女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是社會主義理想與愛國主義精神的有機統一,是時代潮流和人民期待的有機統一,最終匯聚成實現大國夢想的磅礴力量。
如今,我們站在了更高的起點上,國內生產總值居世界第二,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載人深潛、超級計算機、高速鐵路等實現重大突破,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進入人才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行列,教育現代化基本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已經初露曙光,我們這一代教育人要牢記使命,不負重托,既心懷夢想,又腳踏實地、砥礪奮斗!
四
夜深了,孩子們已經進入了夢鄉。我走在東山腳下的全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學校德陽外國語學校中學部校園里,回想著24年來我和各位同事一起走過的道路,思考著作為一名民建會員的責任,也思考著個人的夢和國家的夢。
一間教室的燈還亮著,我快步走去,原來是幾名教師在為了明天的學生體驗活動做著最后的布置。他們年輕的臉龐上看不到倦意,反而神情專注,閃耀著動人的光輝。我輕輕掩上門,囑咐他們早點休息。我想,“中國夢”不僅是當代人的追求,更是今后每一代人的追求。
孫起孟同志的諄諄教誨和殷切希望又浮現在腦海:“我覺得在老同志身上有四筆精神財富,姑且稱之為“四愛”,這四愛是:愛國、愛黨、愛會、愛學。這四筆財富,要是能夠真正代代相傳,發揚光大,我們民建就大有希望。”我想,這“四愛”正是老一輩民建人對后輩的期望,也是民建薪火相傳重要價值追求,也為我們民建會員追逐中國夢、奮力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輝煌篇章增添了新的動力。
走出教室的時候,天邊傳來陣陣雷音,竟飄灑起淅淅瀝瀝的雨絲來。
在這雷音中,在這雨絲中,神州大地似乎也開始抖擻起來,釋放著積蓄已久的節節登高的力量!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常委、民建四川省委副主委、四川現代教育集團理事長)
原文鏈接:http://www.cndca.org.cn/memberCommunity/home/201409/t20140923_148346.html